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人生如紙,如戲:匠心卻心碎的《A Song for Viggo》

「你拯救了世界上百次,卻從未撫慰過一條靈魂。」Simon Karlsson

你的妻子陷入悲傷憂鬱,女兒年紀又小又傷心,而你必須獨自處理家務、陪伴他們,並安排年幼兒子的喪禮。你的兒子死於一場倒車意外,而你是駕駛。

這是《 A Song for Viggo 》的故事。瑞典獨立遊戲製作人 Simon Karlsson 從小喜歡蠟筆塗鴉,與同儕格格不入,後來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傾向,因而與出生的天主教小鎮漸行漸遠。自藝術學校畢業之後,他來到首都斯德哥爾摩從事藝術工作。歷經一場私人生活的悲劇,他陷入嚴重的憂鬱並受自殺傾向所擾,若想活下去,他認為必須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於是他轉向了一輩子的興趣:電玩遊戲。

sv1__full

「你拯救了世界上百次,卻從未撫慰過一條靈魂。」他對記者描述他眼中所見的主流遊戲。一面走出自己的生命幽谷,一面尋找富涵靈魂的題材。他訪談了許多喪失子女的父母,用心記下他們面對悲傷的反應、以及如何繼續生活下去的心靈歷程,並將這些故事帶給玩家。他感知到生命如此脆弱,脆弱得像紙,而決定用真實的紙作為遊戲的素材,並用紙的潔白反襯情節的沉重與黑暗。以紙張作為主題的遊戲並不少,例如益智的遊戲《KAMI》,或是呈現紙雕風格的《Tengami》等等,但是在本作品中,紙張不只是一種視覺元素的呈現,他將自己的衣櫥改造成小攝影棚和工作室,每一個物件、人物、場景、建築,都是親手用紙黏折而成。

音符點滴落在心頭的配樂,也是採自他多年來自己的心情創作(http://goo.gl/ah7O0G)。由於遊戲中的妻子總是藉著彈鋼琴來悼念離世的兒子,是以遊戲過程的配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也是遊戲名稱 《A Song for Viggo 》的由來。他在 Kickstarter 募款平台上亦專門為捐款者製作相應金額的各種手作感謝卡,非常溫馨。(當然,募款已經結束了,想要的朋友只能殘念囉。)

但是這樣的「遊戲」到底是怎麼玩呢?據 Karlsson 的說明,遊戲會使用點與點擊(point-and-click)的機制,玩家扮演不幸導致痛失愛子的父親,循著劇情處理每天的家務例如洗碗、照顧女兒、陪伴妻子並面對這些家人的健康與情緒衝突,甚至遭逢自殺的威脅。不過劇情中大多數的場面就像生活中一般:女兒想在三明治中加美乃滋,但她其實對美乃滋過敏。身為父親,你是否會想幫她添加美乃滋?不給她的話,會不會讓她更傷心?如果給了她,會不會讓她的過敏發作呢?如果女兒又發病,會不會惹得妻子更生氣、更難過呢?

遊戲便是用這些生活小細節組織而成,試著讓玩家體會那種無法挽回的傷痛、以及整個家庭面臨崩潰的沈重。而 Karlsson 想要傳達一個訊息: 「即使到了結局之後,一切亦復如是。」(Even after the end, everything continues.

A Song for Viggo 仍在製作中,聽起來令人哀傷,對一款遊戲而言也極具挑戰。且讓我們靜待它的完成吧。

sv3__full

撰稿:李立凡
編輯:梁世佑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A Song for Viggo Kickstarter 專頁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109042642/a-song-for-viggo-a-game-made-of-paper-unfolding-de

Simon Karlsson 自編自彈鋼琴配樂
https://soundcloud.com/simon-karlsson-24/a-song-for-viggo-another?in=simon-karlsson-24/sets/a-song-for-viggo

Simon Karlsson 訪談
Ingmar Böke. 2014.05.30. “Simon Karlsson – A Song for Viggo Interview.” AdventureGamers. http://www.adventuregamers.com/articles/view/26446/. Accessed 2014.12.18.

圖片來源
http://www.adventuregamers.com/
https://www.kickstarter.com/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