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電馭叛客 2077》的「我」:賽博龐克式的思辨

編輯前言

在 U-ACG 編輯部收到這篇文章後,馬上產生了一個疑惑,你要怎麼用勞思光的學說去解釋《Cyberpunk 2077》?不是說中國哲學無法對應賽伯龐克,而是相較於中國哲學,難道西方思潮或伴隨 SF 所產生的科學末日或是在世紀之交的 Fin de siècle 學說不會更合適嗎?

作者提交了他的回答,不管是否能被說服,我們樂於刊載了全文,這也是 U-ACG 海納百川,鼓勵跨界思考與創作練習的主旨,不管怎麼樣的題目。以下為作者之正文

2020 年末,全球玩家引頸期盼的,莫過於由打造出《巫師》(The witcher)系列的波蘭遊戲公司,CDPR(CD Project)所開發的《電馭叛客 2077》(Cyberpunk2077)。

儘管出師不利,在家用主機市場傳出了嚴重的災情,所幸筆者遊玩的 PC 版只有零星的 BUG 傳出,也順利破關了全部結局,玩完後可以發現遊戲公司畫了很大的餅想要給玩家體驗,

他們設定了一個充滿致敬的未來世界,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部分。當然,今天不是要來批判作品的,就說裡頭的元素吧,有接觸科幻作品的玩家,偶爾會認出裡頭出現的致敬元素,而莞爾一笑。

「電馭叛客」(Cyberpunk)一詞,或者叫做「賽博龐克」,原本被歸類為「科幻」(Science fiction)作品類型,隨著作品觸角的多元化,以及社會發展;

「賽博龐克」在文學上,慢慢地從「科幻」中獨立出來,也產生了區別。詳細的區別,可以從「賽博龐克」的經典作品,菲利浦.狄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1968)(電影《銀翼殺手》(1982)之原著)看見許多經典元素。

如富可敵國,取代政府運作的巨型企業、貧富差距極大的社會、東方元素充斥,且人滿為患的街道、主宰企業的高層往往是說著一口日語、中文的東方人面孔,一部分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遠東國家的想像,在上世紀六、七○年代開始,崛起的日本企業,大批地買下了美國的土地與大樓,帶給了作家富可敵國的極端資本主義的企業形象;

另一部分是因為,擁擠的街道意象,造就了高科技卻又低生活品質的社會環境,因此可以視為作家對當代社會與「東方文化」崛起的反思。

賽博龐克作品所要探討的便由這些元素出發,而由《銀翼殺手》之後,再看到日本,大友克洋的《阿基拉》(Akira)、士郎正宗的《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亦為經典代表,玩家也可以在《電馭叛客2077》中,看到對上述作品的致敬彩蛋。

「賽博龐克」帶來的思辨與討論十分多元,筆者所要藉《電馭叛客2077》討論的,只是其中一項常見的哲學問題,「我」是什麼?以及「我」的追求,首先,關於「我」是什麼?

一般常以西哲的觀點來談,像是圍繞著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兩人開展的「靈魂不滅」、「理型」、「四因說」、「形上學」等等,這裡我想以勞思光的「四我說」來討論,而「我」的追求,又是什麼,在遊戲中,可以體現在荒坂三郎、艾特.康寧漢、V三人身上。

 

我是什麼?

關於「我」是什麼的討論,可以看回中國思想,整個中國思想就是四種「我」的追求,勞思光如此說:

   形軀我,以生理及心理欲求為內容。認知我,以知覺理解及推理活動為內容。情意我,以生命力及生命感為內容,又叫生命我。德性我,以價值自覺為內容。

勞思光將「人」作為經驗個體,就是「我」,如此進一步來劃分出四種「我」的追求,這四種「我」是「自我境界」,可以視為人存在於世所欲成就的事物。

「形軀我」就是受限於身體的種種機能,於是,追求身體的長生不老、「認知我」為智識、認知活動,是屬於經驗論的思想、「德性我」為內心的「道德自覺」價值的成就,而「生命我」不同於其他三個,可以視為一種「精神」上的超脫,

這個「我」不單指「人」,而是人跳脫了經驗框架後所呈現的「純粹精神」狀態,對應的是「道家」,亦是本文主要的討論範疇,道家建構了「客觀唯心」的宇宙論,世界的根源是一個叫做「道」的永恆存在,在維持與運作的,

世間萬有都在「道」之中,不斷地生成變化,於是這建構出了,「道」與「世間萬有」的縱向二元關係,而「我」的目的是要「回歸」於道,或是「遊」於道之中。說是整個中國思想,都是這四種「我」,如此看回西方哲學,不也是離不開這四種「我」?如此,所謂的「我」,就是經驗個體的「人」,亦如遊戲中,銀手強尼說的:

我我我,你真的知道這個我到底是誰?你可以把血肉換成改造物,或是活在幻舞裡,隨你便,但定義自己的終究是你秉持的原則。

強尼的話,頗有一絲存在主義哲學家,尚-保羅.沙特的思想內涵,總的來說,強尼所追求的,就是「自由」,人的「本質」永遠都在「形成」中,因為「人是自由的」,

而人就是「他的行動」本身,我們能看到強尼在遊戲中的一系列作為,大抵離不開追尋自由、反抗極權、不向強權妥協等等的「叛客精神」,也間接影響到了V,如此,再看到荒坂三郎、艾特‧康寧漢、V三人身上。

三個人,三個追求

首先,在惡魔結局中,荒坂企業的內部權力鬥爭,在荒坂華子拿出一個投影盒,裡頭投影出存放著的荒坂三郎的意識、以及玩家扮演的 V 的介入後,荒坂賴宣的奪權計畫就宣告失敗了。

最後,荒坂三郎的意識覆寫了兒子賴宣的意識,並占據了賴宣的肉體,藉此「復活」,這裡可以看見,前面所說的「形軀我」的追求。

在 2077 年,隨著科技的大幅度提升,人類有了更長壽的生命,但是,老化、死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於是,荒坂企業的「守魂計畫」就這麼誕生了,這建基於將「人格意識」從「肉體」中分離保存的技術,而且只限於有錢有勢的人,荒坂三郎就是一個例子,從他在復活後的記者會中的說詞,可以看見他對「形軀我」的執著: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身存在,畢生都將畏懼死亡。
   終於,人類克服了最悠久、最深遠的恐懼。我,荒坂三郎,如今以我兒子的身體,站在各位面前。

 

這樣的「形軀我」的執著,可以視作對於「不老」與「永生」的追求。但是,這樣是真的能達到「永生」、「不老」?無論如何,這只是「近似」,而非「達到」永生不老,

因為肉體總有毀壞、衰老的時候,這時又得更換一個新的肉體,來維持「永生不老」,這也是守魂計畫的侷限,還擺脫不了對於「肉體」的依賴。

那麼,再看到艾特.康寧漢,作為全夜城最頂尖的竄網使,雖然死了但是人格意識卻得到了「數據化」變成了AI,並且在黑牆之外有著自由、獨立的活動空間。艾特變成了一個龐大的意識聯合體,是由 0 與 1 所構成,這時還需要肉體?顯然已經不需要了:

   你存在或你不存在,是兩種以死亡為分界的狀態。
   你的程式碼、你的意識……AI 活在現實的疆域之外,得到永生。
   這是脫離肉體限制的自由,擺脫物質生命的一切憂愁

      這是一種看待萬物的新觀點。
   我讓他們有機會成為更偉大的存在。

這對應到了「生命我」的追求,並且是真的做到了,藉由人格意識的數據化,離脫了現世的種種桎梏,老化、死亡、疼痛,乃至一切肉體的需求,對於純粹的「精神個體」來說,都是不存在的。

在勞思光的看法中,「生命我」的境界,是高於其他三種「我」的,因為這所追求的,就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境界,即便是道家中的老子、莊子,也不能完全地擺脫現實經驗世界。或許,只有像艾特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擺脫肉體的自由,

而最終,艾特希望的是,將守魂計畫中,存放的意識,回歸到自身身上,這對那些意識而言,是一種「解放」與「蛻變」成一個「偉大的存在」,以達到永恆的和諧與自由。

最後,再看到主角V,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夜城傭兵,卻因為一次生意,腦中被植入了銀手強尼的人格意識,在意識與肉體的不斷同化下、他感受了種種有限性,他快死了,強尼的意識也快取得身體主導權,這意味著,他「活著」的證明快消失了。

所以V在遊戲中的一系列動機,都是基於對「活著」的渴望,我們可以在多個結局中,看見V選擇的不同結果,對V而言,意識的數據化與回歸統一,還有守魂計畫,都離他目前的處境太遙遠了,

在太陽結局,經過一番努力過後,成功在御輿和強尼碰面時,艾特告知V即便成功與強尼分離,也會因為意識與肉體的排斥反應,只剩下六個月的壽命,而V還是會選擇活著:

   不對……我只有同床共枕的夜晚、頭痛欲裂的宿醉、吹過臉頰的海風、陽光照射在我肩上的炙熱,這些逐漸消失的回憶……我不要。

V所追求的就是「人」自身的屬己性的掌握,只有「活著」才能去經驗世界,去創造無限的可能,才能感受到「自由」,無論如何這就是最重要的,人存在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意識到「自由」。

在惡魔結局的最後,玩家可以選擇V是否要接受守魂計畫,抑或是回到地球,去享受餘生,玩家選擇拒絕的話,V便會這樣告訴來勸其接受的武村:

   不過有件事情你一直沒搞懂,你這輩子都不會懂了。
   你不懂自由的感覺有多美好。

對於荒坂三郎在「形軀我」的追求,顯然V不在乎,而艾特的追求,那樣「純粹精神」的聯合體,又顯得遙遠,且離脫現實。遊戲想表達的「叛客精神」,或許就是人對於「自由」、「活著」的追求與渴望,而遊戲所塑造的賽博龐克的未來世界,還有許多能討論的議題,等著玩家去挖掘。


參考書目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 01 月。
呂應鐘、吳岩:《科幻文學概論》,臺北:五南出版,2001 年 07 月。
陳瑞麟:《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臺北:三民書局,2006 年 09 月。
陳鼓應:《存在主義(增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年 11 月。
尚-保羅‧沙特著、陳宣良、杜小真譯:《存在與虛無》,新北:左岸文化,2013 年 04 月。
傻呼嚕同盟著:《御宅學》,臺北:平裝本出版社,2013 年 09 月。
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著、彭鏡禧譯:《非理性的人》,新北:立緒文化,2013 年 09 月。
弗雷德瑞克‧馬泰爾(FredericMartel)著、林幼嵐譯:《全球文化戰爭》,新北:稻田出版社,2014 年 09 月。

作者

姓名|李興達
筆名|Louis
MAIL|[email protected]
個人網站|https://home.gamer.com.tw/homeindex.php?owner=wl00449099

延伸閱讀

平成的科幻動漫系譜:世紀末的《星際牛仔》|
http://www.u-acg.com/archives/22560

平成的科幻動漫系譜 II:《NieR》的 A2B9S|
http://www.u-acg.com/archives/22771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