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專業、互動與競爭:從《棋靈王》為例


我最近重新把《棋靈王》漫畫重新覽一遍,這部漫畫對我個人來講可以堪稱是經典作品,因為不時會有意或無意地回頭看都能發現些許未曾注意的訊息。這方面的心得或許跟作者為什麼創作這本漫畫無關,也跟漫畫本身的劇情無直接關係,但是卻因為讀者自己的成長與經驗變化,進而重新發現一部作品的額外價值。

hiraku-no-gi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我首先想談的是進藤光在作品中「心態的轉換」。他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基本上對任何事物都是抱持著無所謂的態度。另外起初被佐為附身時,進藤光也只是敷衍性質的滿足佐為下棋的慾望,甚至是不把他人的認真當一回事。原因在於兩點:

A. 他未曾接觸圍棋的領域
B. 他從輕易獲得的勝利的結果去斷言經驗上的事實。

關於第一項的問題,任何行業都會有一群人默默專精於他們的知識、技術或者能力。但是當一個人,未曾想過去深入認識或者僅從片面的訊息就貶低他人的努力時,這其實是一種無知的偏見。我們時常會因為自己的無知,而無意地認為自己的偏見是正確的理解。當這種偏見在跟第二項做結合的時候,更是容易偏離實際的現況。

我們常會先主觀預設哪個「專業」是有價值的,例如讀書、醫生、古典樂都是比較有價值的(第一項);其次,我們再從薪資來調整之前判斷專業背景的價值,也就是說在得知金錢單位後,會從結果論的立場去預設個別專業價值的高低(第二項)

然而在做這樣的斷言時,並沒留意到主觀判定的價值高低是由少數人塑造的環境所決定。例如,許多繪圖方面的設計師會提及雇主或聘僱人給的報酬很低,但是為什麼市場的環境依舊可以滿足出資者的需求呢?另一方面,則是有一群人會力挺繪圖設計師要求報酬增加的主張,這又是為什麼?這其中可以發現兩件事情:

一、當出錢的人能夠以低成本獲得滿足時,代表對他們來講繪圖的技藝並不是了不起的事情,或者是市場上太多人會畫畫,並且願意收取低報酬替他們畫。無論如何,對這些人來說「繪圖」這件事的專業價值是比較低。

二、當某個新聞或事件出現,人們開始力挺大家應該尊重繪師的時候,代表他們認為繪師所設計的作品應該要有更高的報酬,或者這些人本身就對圖畫作品有一定程度的偏好,所以預設了會畫畫的人都很厲害。無論如何,對這些人來說繪圖的專業價值比較高。

這時就會發現,無論是透過第一項或者第二項的任何組合方式,其實都沒有標準答案,甚至可能還會產生相互矛盾的立場。例如,從能力上認為對方的專業有價值,但是報酬上卻不願意付出相對應的報酬。或者從報酬上認為對方的專業有價值,但是從能力上認為不具有專業價值。這個現實層面的矛盾問題就出現在《棋靈王》的作品中。例如下面三個例子

A. 進藤光透過佐為獲勝覺得下圍棋沒什麼,卻在塔矢亮口中得知圍棋可以賺到一大筆錢時,突然覺得認為下圍棋是有價值的事情。
B. 進藤在報名院生考試的時候,已經知道下圍棋是有價值,卻依舊認為報名費太貴。
C. 他的母親知道職業棋士是具備專業能力,卻認為在這方面的付出沒必要犧牲到學業,職業棋士能當飯吃嗎?

把上面的「圍棋」換成任何其他東西,不管是繪圖、電競、放在今天的社會似乎都可以成立,不是嗎?

hiraku-no-go2

 

進藤面對小明的態度轉變

我們會發現,當進藤對圍棋的態度越來越成熟時,間接也影響到他的生活方式或者人際相處模式。這邊個人想透過進藤跟小明之間的不同階段發展(你也可以說《棋靈王》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 BL 作,小明就是那個被丟掉邊緣化女主角)來重新省思面對事情的態度與看法:

(1)小學階段:在還沒有接觸圍棋前,他們的關係僅是單純的玩伴。只有在認為是快樂或者滿足自己的時候,才會想要跟她扯上關係。
(2)國中階段:加入圍棋社後,進藤看待小明是偏向工具性質,除非是必要目的,否則平常缺乏對她的尊重。
(3)院生階段:這個時候的進藤與小明的關係,進藤是帶有特定長處的偏見。像是認為小明的棋藝差,所以沒資格陪他玩。
(4)職業棋士階段(包含重捨圍棋的前後時期):進藤透過小明察覺到自己過去對圍棋熱誠的一面,並且用更成熟的方式看待下圍棋這件事情。

進入第四個階段的時候,判斷圍棋能力的價值已經不再僅是透過前述所提的(第一項或第二項),而是具有與他人互動的開放心胸。小明認為進藤變成熟,最大的因素不在於棋藝高低,反而是願意放下身段享受分享能力的過程。例如,從原本拒絕替小明下指導棋,轉換為主動的想替小明下指導棋。

關於這部分我們可以反思現在社會的問題,似乎有兩種形式的不成熟導致社會衝突無法解決。第一種是權威性的傲慢,這有點像進藤與小明發展的(2)階段,好比只有在極需人民支持和民調危機時,才會願意在公共議題上認真與大眾討論。

第二種則是專業性的傲慢,這則是有點像進藤與小明發展的(3)階段,好比學者們在象牙塔裡面討論專業知識,卻拒絕回答不夠專業的問題。然而不可否認現實跟漫畫還是有差異,人民是否會像小明關注進藤那般的留意自己生活週遭的議題?這或許可以透過接觸更多科學普及與哲學普及的時事討論。

hiraku-no-go3

良性與惡性的競爭問題

討厭競爭的人是否反對競爭?個人認為,最大的因素在於社會呈現出來的環境是良性競爭或是惡性競爭。在《棋靈王》這部作品當中,可以不斷的看到不同競爭態度所呈現的方式。

首先來談惡性競爭,裡頭會發現有人會抱著僥倖心態取勝、無意間犯規、期待他人狀況不佳,或者透過潛規則要對方認輸。有人或許會說這是人性現實的一面,社會就是那麼的黑暗。不過顯然這並非是本作品所支持的立場,同時也不會是文明化社會理性的表現。

因為惡性競爭造成的是互相扯後腿與原地踏步,充其量只能說是本能的生存表現。那麼為何民主的已開發環境還會有個體生存問題?這可能是自由經濟尚未考慮或者曾經考慮到會有的惡性競爭。無法否認這是現在相對來講算好的體制,但是在糧食危機與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或許可以思考如何建立更好的體制。

再來則是談良性競爭,無論是塔矢追著進藤的影子、進藤反過來追塔矢、院生間協助克服缺點,或者每次圍棋結果成敗的問題討論。相較於期待他人的不好,更加著重在如何讓自己更好。好比一個團隊如果面對新人是採取消極或私下抱怨的態度,那麼就是透過高流動率來撮合出剛好符合最低標準的成員。但是如果願意共同解決新人能力或心理的問題,那麼培養出來的員工將會是一起打拼的夥伴。另一方面在協助他人的過程,自己也會去設想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也等於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hiraku-no-go4

圍棋必須是由兩個人來下

過去人們有段時間熱絡的討論人工智慧在圍棋方面擊敗人類,其實這個問題的隱憂就是最開始所提的(第一項)與(第二項)。這方面的煩惱同樣也能套用在最近很熱門的話題,機器人將會取代人類的工作。我們對於機器人的恐慌從最初取代基層勞務到白領行政,又從白領行政到可能取代研發人員,最後甚至對人類的美學創作能力都缺乏自信。

但是我們對於機器人的遐想,並不必然會成真。畢竟發展成具有文化的社會時,溝通問題、倫理道德問題,或者是科技發展與資源衝突問題等等都是難以被機器人取代的部分。尤其溝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算機器透過演算法或者深度學習,也不見得能處理當事人提出的問題核心。

我們可以想像人工智慧取代人類下指導棋,那又要由誰來替人工智慧下指導棋?這句話透露的問題是,機器人或許可以透過經驗學習的累積來進步,並且避免重複性的錯誤。但是任何決策都是可以先透過失敗的累積嗎?「能不能做」跟「應不應該做」,在一些重大問題的判斷是只有一次機會。相反的,如果能力相當的人互相下圍棋,代表雙方是在進行互相的指導,那麼在進行決策的時候,人們會因為考慮另一群的人們而盡量避免獨斷的決定。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