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天譴、守護與父之背影:《哥吉拉》夢語

前言 ―― 劇情摘要 ―― 戰爭、災難與天譴 ―― 智慧與無奈的人類 ―― 「守護者」的諷喻 ―― 父親的背影

【警告:天譴級劇透】

前言

幾十年來,哥吉拉已經成了一個符號、一個象徵,無論是否為「哥迷」的觀眾,都能輕易認出牠的背脊、輪廓和獨特吼聲,聽到那段「登登登~登登登~」的主旋律就知道這是什麼電影;雖然我不算死忠影迷,但哥吉拉、卡美拉、摩斯拉也都是童年熟悉的神獸名諱。

2014 年的新作排除了高科技武器或生化人等等科幻元素、採用較為寫實與人文的觀點,聚焦於怪獸間的搏鬥和人類與怪獸的關係,令我覺得相當清新且細緻。哥吉拉的精神源頭是來自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所造成的毀滅和輻射後塵,引發社會上對於人類、科技、戰爭(二戰與冷戰)、自然與毀滅等力量之間的拉扯和焦慮,尤其人類的渺小、無能與無知。 2014 新作不僅追溯此精神根源、遙向神獸的背影致敬,而且還說出更多故事。

godzilla-2014-movie-wallpaper-godzilla-2014-review-gareth-edwards-master-monster-movie-director

一、劇情摘要

一段真真偽偽的紀錄片告訴我們,冷戰是冷戰,但比基尼群島的核彈試爆不是試爆:人類潛艇無意間發現了哥吉拉,而核彈試爆只是幌子、真正目的是想殺死牠,可是沒有成功。時間來到 1999 年的菲律賓,人類開挖熱帶雨林時觸發地層陷落、在巨大洞窟中發現兩個 MUTO (Massive Unidentified Terrestrial Organism 大規模不知名陸域有機體的縮寫)胚胎和被 MUTO 殺死的一具哥吉拉遺骸,其中一個胚胎已破繭而出。同時,日本某虛構核電廠發生嚴重意外,負責的工程師是男主角 Ford 的父親 Joe , Joe 的妻子、 Ford 的母親則在意外中罹難,讓 Joe 深深自責、也為父子關係埋下創傷陰影。

十五年後的 2014 年,男主角 Ford 已長大成人並投身軍旅、是經驗豐富的拆彈專家,雖然畢生想要擺脫陰影,但命運不放過他。 Ford 與長年探查電廠事故真相的父親重逢,共同發現當初意外的真相是一隻 MUTO 釀災,這種生物不僅榨取核能,甚至能施放電磁脈衝波癱瘓電力與相關科技。在父親 Joe 不幸死去後,步上返家旅途的主角不斷與怪獸災難重逢,不得不加入軍隊、應付變局。面對 MUTO 的毀滅性力量,日裔古生物科學家芹澤(Serizawa)博士指出,人類唯一的希望是在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哥吉拉。

哥吉拉和 MUTO 於夏威夷首次衝突,之後雙雙朝美國本土進發;而另一原以為無生命反應的胚胎,則從美國內華達州核廢料儲藏庫破繭而出、「順路」摧毀了賭城拉斯維加斯,兩隻雌雄 MUTO 在舊金山會合並築巢產卵,哥吉拉也趕來此處展開對決。與此同時,美國軍方意圖利用核彈誘殺怪獸卻被 MUTO 攔截、即將爆炸的彈頭被帶往人口密集的舊金山,主角 Ford 於是參與緊急反應小組、希望趕在炸彈爆炸前解除核爆危機……最後,核彈終於被帶離市區,而怪獸的對決,誰勝誰負當然是毫無疑問了!

wp_2_w

二、戰爭、災難與天譴

哥吉拉原初靈感來自美國投下的原子彈,在本作中則擴展到冷戰,哥吉拉現身於美蘇對抗氛圍下的太平洋,正片劇情中也出現了俄國潛艇;而據導演稱,起初劇本設定是在西伯利亞冰天雪地發現藏有 MUTO 胚胎的洞窟,都是很明顯的冷戰元素。

除冷戰之外,更濃厚的氣息可能是二次大戰。有評論指出劇情牽涉的數個地點好似刻意「觀光」,但我認為更像是二戰的巡禮與再現:編劇後來排除西伯利亞、要在太平洋另選地點,但東南亞有不少雨林區、包括美軍損失慘痛的越南,卻偏偏選定菲律賓,這個美日雙方死傷慘重的二戰戰場。雄 MUTO 從日本長成後,編劇大可安排直接進攻美國本土、或者北上阿拉斯加(雖然那裡沒人XD),卻讓牠「偷襲」了檀香山,而引發美國投入二戰的珍珠港其實就在旁邊。

向原作致敬的角色、日裔科學家芹澤博士,他隨身攜帶的亡父懷錶更曾經見證廣島原爆、帶著二戰與原子彈的雙重陰影;至於故事的最終戰場,雌 MUTO 在內華達孵化後與從檀香山進發的雄 MUTO 會合,大可選在洛杉磯、也可以合理途經賭城維加斯,但故事卻安排在舊金山,象徵二戰正式落幕的《對日和平條約》就是在此簽訂。

――話說, MUTO 一開始從菲律賓到日本找核能卻不繞來臺灣?好歹這裡也有核電廠,《臺灣關係法》和《美日安保條約》也是重要冷戰遺產,更不要說日本挨了美國原子彈,而臺灣的核電計畫則大受美國扶持推動XD

wp_3_w

除了戰爭,哥吉拉也與科技與自然的糾葛有關。除了比基尼核試爆體現了人類發現哥吉拉時的無能與恐懼、以及政治與科學的陰謀鴕鳥心態之外,帶來災難的科技也不限於軍事用途的核武,即使和平用途的核能也可能滋養了某種無從知曉的自然力、連核廢料也可能暗藏怪物, MUTO 天生具有阻斷電力的本能更是對人類「尖端科技」的當頭棒喝。人類面對自然力量是何等渺小、面對未知事物是等無知。

綜合戰爭、科技與自然,更廣義的「災難」也納入了這部哥吉拉電影的世界之中:來源不明的地震、讓人類回歸黑暗的停電、核能電廠的脆弱與毀滅、撲天蓋地而來的海嘯、自然或人為導致的大樓崩塌等等,影片藉由視效喚醒了近代人類各種災難記憶,並將背後難以理解的可怕力量化身成了怪獸。

面對這些力量,影片將人類刻劃得極為渺小,但又栩栩如生:劇情穿插著主角家人、市民遊客和軍警人員的活動,關注怪獸的同時也生動呈現災難來臨時的人類群像。導演 Gareth Edwards 很少使用日式原作的遠距全景――使用時的效果相當不錯――經常透過一般人類的視角觀看災難與怪獸,人類有多小、恐懼有多深、情感有多真、怪獸有多嚇人,都不言可喻。

老哥尤其令人難忘:電影裡人們稱呼牠時,不使用動物和無生命的「it」,而是具人格甚至神格的「he」。牠即將現身時人類總是鴉雀無聲、只有 MUTO 緊張亂吼,十足王者架式,第一次使出渾身解數震懾嘶吼時,那般神韻完全並非人類所能理解,令人敬畏屏息――若說這是神,沒有人不願相信。

假若戰爭與天災等等災難是愚昧無知的人類咎由自取,那麼怪獸們就是天譴。刻意繞經賭城便相當明顯:雌 MUTO 進城肆虐、賭客死到臨頭猶渾然不覺,恰似《聖經》中摧毀罪惡之城所多瑪與蛾摩拉。至於人類戰略錯誤、玩火自焚,必須派兵空降潛入舊金山處理核彈危機的場景,配樂響起了顫慄不安的人聲迴盪,像極了進入煉獄的贖罪之旅。

maxresdefault

三、智慧與無奈的人類

面對不可知的力量,仍有兩種深具智慧的人:一是目光深遠的智者,代表人物是男主角的父親,經過長年不懈的苦心探究甚至以身試法,預先猜測某種人類未知的神秘事物即將再次釀災。二是通透事理的覺者,亦即芹澤博士,對不可知的事物抱有哲學和宗教般的猜想、相信大自然自有恢復平衡的力量。這些智者覺者都明白:人類是何等愚昧無知,能掌握的東西微小到毫無意義,而有些責任和後果則根本不是人類負擔得起,如果起初不懂謙卑罷手,之後就只能聽天由命。

世界上還有一群自以為握有權力或背負重任的渺小人類。固執將領的戰略戰術完全失效,是許多電影的老套,但本作的呈現手法相當深刻。看過軍事電影的朋友,尤其美式軍事英雄片如《黑鷹計畫》、《超級戰艦》或《海豹神兵:英勇行動》等,應該都會記得戰艦和戰機的動員進發、車輛載具的武裝整備,尤其個別士兵為槍枝上膛等等景象,是何等專業、嚴肅、深富魅力,準備打一場硬仗。

但在本作中,這些帥氣舉措全都像是笑話:明知對手比大樓更高、比飛彈更硬,卻還那麼認真檢查隨身手槍,除了象徵意義之外有什麼作用呢?部隊完全處於被動、武器無法發揮效果、戰術戰略全被打趴,而面對天生能夠施放電磁脈衝波的 MUTO ,人類(尤其美軍)引以為傲的尖端電力科技更全成了廢鐵、空軍戰將們也只有如玩具般憑空落下的份――這些笑話唯一讓人笑不出來的理由,就是這些恐怕是人類唯一懂得、也唯一能做的事情。

maxresdefault

四、「守護者」的諷喻

當然,全片也不都那麼消極悲觀。一位 Marc 的影評非常觀察入微:故事中所有角色都是守護者。主角和他的父親都極為關心且想保護妻子家人;主角的職業雖是軍人,但專長是拆除炸彈――諷刺的是,全片中他的專長從未派上用場。軍隊警察雖然無能為力,但一切努力都在保護人民;就連反派的 MUTO ,也是努力覓食、建立巢穴並保護子嗣的一對父母罷了。(對啊,而且他們放的閃光會讓人眼瞎到停電……)

相對之下,一直被芹澤博士稱為「掠食者」的哥吉拉,也成為人類的守護者。 MUTO 榨乾能源、帶來黑暗與毀滅,孵育子嗣更可能顛覆地表生態秩序、造成人類滅絕,有能力「恢復自然平衡」的哥吉拉便成為人類唯一的希望。此外,哥吉拉潛水繞過而非攔腰撞斷美國航母、和平與海軍一同進發追蹤 MUTO ,並在金門大橋登陸時,止步於軍艦與吊橋之前、甚至起身擋住即將射中載滿學童之校車的誤射飛彈等等――雖然牠很可能純粹只是想站起來――確實令人感到安全且正派。直到最後,哥吉拉如英雄般消滅造成黑暗與毀滅的 MUTO 之後,周遭便亮起了象徵人類文明的燈火。

不過,最具深意的一幕,是影片末了、哥吉拉小睡片刻又甦醒離開舊金山時,周遭響起一陣歡呼、鳥兒護駕入海,新聞則播出「怪獸之王:我們城市的救世主?」的標題。這固然引用了原電影海報的稱頌詞彙,但只要稍微熟悉當代社會與媒體素質,不免感覺這是何等諷刺。就算人類夾道歡送,這對神一般不可思議的力量又有什麼意義呢?

「死後重生」和「救世主」的隱喻,繼罪惡之城拉斯維加斯被毀、空降進入地獄等等情景之後,又讓人聯想到基督教。而當初,正是人類把基督送上十字架、為祂安上了「猶太人之王」的頭銜作為諷刺,結果諷刺的其實是人類自己;這一回,人類為哥吉拉安上另一個頭銜,諷刺的又是誰呢?群眾和觀眾對哥吉拉的崇拜,則剛好揭示了這個諷喻是何等真實:人類是多麼一廂情願呢!

godzilla-2

五、父親的背影

人類的一廂情願極其真實且偉大,貫穿了主角的經歷和劇情安排。若從寫實的角度探討,難免覺得又扯又俗套:身在何處、怪獸就跟到何方,難道 Ford 是帥到變成怪獸磁鐵?他經歷列車出軌、墜入泥流都能生還,甚至最後還炸毀 MUTO 的巢穴、為哥吉拉爭取反敗為勝的契機,是否復刻了老掉牙的英雄形象?

Ford 的角色寓有深意。從電影運鏡來說,許多鏡頭都是從 Ford 的視角出發,這便隱隱說明他和觀眾的關係:他是觀眾的化身。再者,他幼時因電廠災難喪母、與父親存在隔閡,背負了人與科技、自然與災難的重重陰影;長大之後,心裡牽掛著妻、子和父親之間的人情枷鎖與遺憾,又因軍人這個社會身份而身不由己,面對無從想像的力量只能在力求生存、並在關鍵時刻響應命運的召喚而犧牲奉獻――用比較「文青」的說法:他是人類集體姿態的隱喻。

他和哥吉拉的關係,就是觀眾和人類與哥吉拉的關係。 Ford 的父親,因為當初未能保護妻子而深深自責,喪妻之苦恨讓他長年潛藏行跡、追蹤神秘的 MUTO 聲響、窮盡畢生之力也要挖掘真相,死前並叮嚀兒子要保護家人……哥吉拉不也是如此嗎?劇情曾說, MUTO 殺死了一隻哥吉拉,而哥吉拉一直聆聽著 MUTO 的聲響、默默追蹤獵殺這個命運宿敵,與主角父親如出一轍。

是以,當主角奮不顧身燒毀 MUTO 巢窟之後,哥吉拉在沒入塵霧之前看了他一眼;雌 MUTO 幾度要對主角動手時,哥吉拉也即時拯救。與其說哥吉拉肯認了男主角(和人類)的存在與英雄行徑並予以保護,這幾幕更像是相當個人化、極為明目張膽的視覺修辭:男主角的主要旅程起點,就是在東京保安單位裡隔著玻璃鐵網與裡頭的父親四眼對望,一路正視童年陰影與命運召喚,終於在保護家人和對抗 MUTO 的路途上,與哥吉拉重逢。

對主角來說,哥吉拉正是他父親的幽靈,那個起初不願面對、又滿不信任的陌生親人,渾身充滿著魔般無可理解的神秘瘋狂和駭人神力與智慧。巨神睜眼一看,彷彿詰問著主角:「你真的了解我了嗎?你終於了解我了嗎?」然後成為隱沒在塵霧後的巍巍背影。

當屬這幕最有人性、最是寓意深遠,藉由主角與哥吉拉的對視、人類與命運的凝望,貫穿了科技與戰爭、自然與毀滅、天譴與宿命、親情與遺憾、絕望與寄託等等主題層次。主角和觀眾儘可做夢相信,一個好父親直到死後仍會化身成為巨神來守護自己的孩子,而或許這個夢對哥吉拉來說沒太大意義,但這恰好彰顯了夢的價值所在:即使人類無比渺小、極度無知,但這一廂情願的做夢能力,實是人類唯一可以超越任何疆界的東西,而這個夢也是哥吉拉給我們最動人的禮物了。

sonichedgehog2 - godzilla_2014__close_encounter_by_sonichedgehog2-d81vfzu

撰稿:李立凡
編輯:梁世佑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哥吉拉》官網 http://www.godzillamovie.com/

訪談
Nemiroff, Perri. “Gareth Edwards Talks GODZILLA, Godzilla’s Origins, Making Him a Character with Layers, Hints at Additional Monsters, And More.” Collider, 2014.03.12. http://collider.com/gareth-edwards-godzilla-interview/ Accessed 2015.03.04.
Nepales, Ruben V. “This Godzilla stomps its way from… the Philippines!” Inquirer.net, 2014.05.11. http://entertainment.inquirer.net/141796/this-godzilla-stomps-its-way-from-the-philippines Accessed 2015.03.03.

彩蛋分析

Gallagher, Simon. “Godzilla: 17 Easter Eggs, References & Fan Nods You Need To See.” What Culture, 2014.05.14. http://whatculture.com/film/godzilla-17-easter-eggs-references-fan-nods-need-see.php Accessed 2015.03.03.

Oldskoolgodzilla93. “Godzilla (2014) Movie Easter Eggs Thread [Spoilers].” Godzilla-Movies.com, 2014.05.20. http://www.godzilla-movies.com/community/forums/topic/35046 Accessed 2015.03.03.

心得影評

Collin, Robbie. “Godzilla, review.” The Telegraph, 2014.05.15. 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film/filmreviews/10818993/Godzilla-review.html Accessed 2015.03.04.

Kermode, Mark. “Godzilla review – 2014 reboot shows an appreciation of Honda’s original.” The Guardian, 2014.05.18. http://www.theguardian.com/film/2014/may/18/godzilla-review-gareth-edwards-reboot-mark-kermode Accessed 2015.03.04.

Lane, Anthony. “Big Guy.” New Yorker, 2014.05.26. 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4/05/26/big-guy Accessed 2015.03.04.

Marc. “Godzilla and the Protective Instinct.” Story Punch, 2014.05.20. https://storypunch.wordpress.com/2014/05/20/godzilla-and-the-protective-instinct/ Accessed 2015.03.07.

O’Sullivan, Michael. “‘Godzilla’ movie review: The monster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e men.” The Washington Post, 2014.05.15.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goingoutguide/movies/godzilla-movie-review-the-monsters-are-more-interesting-than-the-men/2014/05/14/6e99e7ae-daba-11e3-b745-87d39690c5c0_story.html Accessed 2015.03.04.

Seitz, Matt Zoller. “Godzilla.” RogerEbert.com, 2014.05.15. 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godzilla-2014 Accessed 2015.03.04.

Argent 。〈【心得】「天譴回歸」──2014哥吉拉觀後感(有雷)〉。巴哈姆特創作大廳,bellec56656的小屋。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442522 Accessed 2015.03.03.

卡費羅。〈[電影影評]哥吉拉(Godzilla 2014):誰能稱王?〉。卡費羅, 2014.08.20. http://kafelchang.pixnet.net/blog/post/185664867-%5B%E9%9B%BB%E5%BD%B1%E5%BD%B1%E8%A9%95%5D%E5%93%A5%E5%90%89%E6%8B%89(godzilla-2014)%EF%BC%9A%E8%AA%B0%E8%83%BD%E7%A8%B1%E7%8E%8B%EF%BC%9F Accessed 2015.03.03.

圖片來源
http://digitaldidascalia.wordpress.com/
http://moviepilot.com/
http://sonichedgehog2.deviantart.com/
http://storypunch.wordpress.com/
http://www.godzillamovie.com/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