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為什麼 steam 上面賣土味小短劇?看影音製作產業結構的變化

 

最近我注意到連 steam 上面也推出了中國的土味小短劇,steam 作為一個遊戲平台,現在也跑來賣這種一分鐘的小短片,清楚體現近年中國內容產業從的一個顯著變化。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783840/_/

這種「土味小短劇」的特徵在於:每集一分鐘不到,完全符合碎片化時代和消磨碎片時間的特徵,劇情大多都是標準的龍敖天、霸道總裁、修仙轉世、婆媳職場相妒對立、史上我最強之類,

其次,由於每集只有一分鐘,而且每集一定要結束在某個挑釁的高潮點以便吸引人繼續看,所以劇情開展或是對話都非常清楚明瞭,沒有什麼伏筆或個性描寫,囂張的就是囂張的、欠揍就是欠揍、假掰就是假掰,

這傢伙是好人或壞人,哪個人會黑化、哪位會因妒生恨、基本上你看一秒就能知道。

更重要的是,這種短劇會蓬勃發展同樣凸顯產業型態的變化。

伴隨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開始喜歡拍大場面、大製作的長篇史詩歷史劇。例如張藝謀做為中國最代表性的導演,一開始拍的是《秋菊打官司》、《紅高粱》、《活著》這種小人物在混亂世局中掙扎求生散發人性的題材,有錢有資源後拍的就是《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

再加上過去十餘年各種爆紅的宮廷劇,同樣帶來製作成本的高漲以及過多的作品。

而這種小短劇則標榜製作費低廉以及大量使用新人演員。甚至有一個製作特色是:「完全一樣的劇本、場景、燈光、戲服、和後製人員,唯一不同的只有前面的演員。」而這些演員全部都是各省縣市演藝戲劇學校的畢業生來擔當。

也就是同一部作品,可能同時有 A、B、C、D 四個人都演同一個角色,最後在網路上灑四個版本,看看那個演員的版本最受歡迎。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形式?

因為中國有太多的戲劇學院畢業生或新人演員需要有代表作方便出去找工作投履歷、增加知名度被認識,所以大家都渴望有演出的作品,而這種演出機會在被特定大公司壟斷的市場下根本沒有機會。

此概念放到台灣、韓國或日本的地下偶像、練習生、藝術設計學院學生也都一樣,

所以這種低成本土味小短劇,剛好和願意低價或甚費演出的學生或新人演員契合,其次中國網路銷售從阿里巴巴淘寶電商走向小紅書直播帶貨模式,再加上近幾年中國經濟前景下滑,

更使得土味短劇爆紅,一口氣拍完全面灑到各渠道平台,亂槍打鳥,看看哪一個會中也成為近年來土味短劇興起的理由。

尤其今年的 2024 年的春節中短劇創下八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其中《我在八零年代後當媽》、《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都以一部 50 萬元不到的成本創下破億的收入,簡直就是輝達等級的飆漲。

這些作品你從片名就知道大概內容是什麼,就像現在的日本異世界動漫一樣。



由於土味短劇採取的是低成本、大量製作、全平台廣灑的成產模式,並非慢工出細活,所以會把短劇丟上 steam 這種電玩平台賣也就不意外了。

隨著 AI 生成影片技術的興起,未來這種短劇或許也會進化到下一個階段。而今天台灣的內容產業,不管是影劇、音樂或是電視、遊戲,基本上中國紅什麼後大概半年以內台灣也隨跟上,或許我們很短時間內就會看到很多類似的作品了。

片名都叫爛番茄短劇之爆寵小狂妃了你還不知道我們在演什麼嗎?XD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