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因為某網紅在東京買了一棟房子而使得早就在水面下行之多年的事情突然變成網路話題,各 KOL 好像都要發表一下在日本置產的意見,連我都收到幾次的詢問。
隨著我在 2022 年把公司搬到日本後,有稍微關心一下不動產;隨著需求增加,我今年打算要再買一棟三或四層的樓房。
由於我忙著打電動,加上對於蹭流量不感興趣,所以就無視。不過剛好打完《Final Fantasy VII Rebirth》,來簡單聊一下。不過我不是要談房產的投資心得,我覺得這是一個相對剝奪感的「焦慮」。
■ 相對剝奪的焦慮
也就是對於台灣的高房價,在台灣買不起房子的我們,對於竟然可以在「感覺上什麼都比較高級、進步的日本東京買不動產」這件事感到焦慮,這種焦慮是一種相互比較下的不解、不滿、嫉妒或難以釋懷的複雜情感。
網紅在東京買的獨棟房子是 1500 萬台幣左右,這個價位在台北市根本買不到什麼像樣的套房,更不用說獨棟。
還有一些論者說他買的地區不是東京的精華區,大約等於蘆洲之類,對於這種論點,我認為是「不對稱的相似比較」。這種把兩個量級或基礎數據完全不等同,卻硬要附會其雷同性來比擬所造成的偏差,在 Kenneth Pomeranz 的《 Great Divergence》有很多討論,這裡不展開。
歸根究底,日本作為台灣「理想型」的投射國度,每年近五百萬人次的造訪記錄,在日幣處於三十餘年來最低點的此時此刻;全球代表性大都會的東京竟然價格如此近人,回望台灣不合理的房價,怎麼不會有相對比較的剝奪感?
■ 日本沒有「公設比」
你買 50 坪,就實實際際就是 50 坪,更凸顯台灣公設比的逐年提高的不合理處。帝寶作為曾經台灣最昂貴豪宅的代表,大家知道其公設比多少嗎?大概是 30%(宏盛帝寶還不到 30%)
當時大家覺得帝寶是台灣最貴的豪宅,所以公設比高一點也很正常,有錢人嘛!但十餘年過去了,最近的新建案,就算是賣給新鮮蝸牛住的房子,公設比都高於 30%,你住的不過是好窄,卻和帝寶豪宅一樣,
這凸顯台灣建案每年公設比的逐步攀高,你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錢花在基本上不屬於你的地方上(日本是實坪制,當然實際公共房間設備也是分攤在全部費用之中)
今天一個普通年輕人買的房子公設比竟然比十幾年前郭台銘買得還要高,這種事簡直難以忍受。
■ 台灣在日本置產已經有非常完善的服務和產業鍊
許多台灣的不動產公司都有介紹海外不動產和相關資訊的固定說明會。從各種生活機能、法規、需要注意事項到親自帶團前往日本看房兼旅行都一條龍服務,
你買房之後要如何管理、繳納相關規費、找尋租客和出租等也幾乎都可以全部負責,賺中間的管理費就是他們的主要獲利來源。且日本對於外國人購買房地產並沒有差別待遇,包含地上產權等相關法規與日本人並無差異,
所以坦白說,在日本買房地產其實一點也不難。故我對所有向我諮詢的朋友我都回答一樣的答案:
請先上網找相關的資料,然後去參加台灣房地產廠商舉辦的固定說明會,對於幾個大都會區的房市情況有基本瞭解後,如果你還有問題且信得過,再來和我聊。
當然,還有更多專業的人士,在這一塊我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後我給一些我自己的心得如下,聽聽就好:
● 如果你是 100%以賺錢投資為目標的話,日本絕不是你的好選擇(或許未來幾年的熊本可以有點機會啦…)
● 要投資的話,三大都會區中正在更新重建的商務大樓或 REIT 會是比較好的方向。
● 如果你沒有在留資格的話,最終勢必要交給第三方公司管理,考慮到日本是租客市場,這部分要仔細考量清楚。
● 抱持日幣很便宜,買下來順便出租做民宿的心態,基本上都會失敗。廣義的民宿或簡易宿泊所在日本法律上有三種不同的形式,規定和可業營天數各有不同要注意。
● 買一棟房子藉此辦理經營管理來日本基本上已經不太可行。
● 同上,抱持著很常來日本玩,可以自住省旅館錢。如果是這樣,我建議你去找「空屋銀行」,選一個山明水秀、空氣宜人的鄉鎮,搞不好可以免錢送你一棟房子。
● 如果你或你最親近、信得過的人之中,沒有人可以流暢的使用日文的話你要再多猶豫一下。
● 當然,您錢太多沒處花,那您一億孤行沒問題。
或許有人會感覺到,上面我好像站在消極反對的立場,但是我自己卻又打算要再買一棟,這不是很矛盾嗎?
我的回應很簡單,我覺得你要仔細的去思考,為什麼要在日本買房子?
我認為最好也是唯一的理由是:「因為你想要住在日本」,不管是因為你喜歡它的歷史文化、安全福利或是像本人一樣就是個宅,而絕不能因為日幣現在便宜或是想要賺錢。
上面那張圖是我走出家門就能看到的景色,我每天走出家門都感覺被治癒了。
最後順便廣告一下,目前正在寫一本中年大叔如何搬到日本生活的書,如果您想要以另外一種方式渡過後半輩子人生的話,敬請期待一下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