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 ACG 文化研究與相關科技藝術之學程,也是屬於Yours

哥吉拉是一種文化視覺象徵的流動、折射與受容

美國版哥吉拉將在明年夏天上映,這是第三次西方的嘗試。第一版在 1998 年問世時不管口碑票房都失敗,因為日本是世上唯一有遭受原爆攻擊經驗的國家,這種集體傷痛與恐懼記憶才催生戰後日本的特攝片「巨大怪獸毀滅日本都市與文明」的主題,投射出一種未知且不能永遠根絕的週期性不安,

而這種巨大怪獸毀滅資本主義文明的體現,美國人最熟悉的是《金剛》,故第一次美版哥吉拉不能射出熱線,其實不過是條放大後的蜥蜴,其文化神髓截然不同。
 
2014 年第二次西方哥吉拉顯然跨了一大步,哥吉拉不再是某種現實動物的放大版,其他的敵人怪獸也隨之登場。日本的哥吉拉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從每年登陸一次,蹂躪某個城市的「破壞神」,變成消滅其他怪獸,保護日本存續的「守護神」,甚至還能感受人類情緒流下眼淚。

第二次的美國哥吉拉也擊退了未知怪物「穆透」守護了舊金山。從日本擴大到全球人類的共同危機,更是哥吉拉「去疆界化」走向「全球化」的電影文化醒示。


 
然後經歷了《還太平洋》、《一級玩家》等等混雜日本與歐美流行文化的作品獲得普世觀眾的讚賞(簡單來說,大家都吃得下去),所以有了鋼彈和第三次哥吉拉的歐美版,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日本 ACG 元素的改編作品上映,
 
第三次的美國哥吉拉更像日本的版本了,連三頭金龍基多拉都要登場。這樣身上有鱗片、典型中國龍型態的怪獸能夠被西方文明接受到什麼程度,是否會有西方影評者指出選擇基多拉登場是影射一種來自東方(中國)的威脅?基多拉從 1964 年首次登場以來做為敵人與哥吉拉多次交戰,但最後受到感召,在吸收魔斯拉後成為日本的護國神獸王者基多拉。

喝了太多啤酒肚子有點漲,所以要摧吐XD

 
哥吉拉作為象徵性的恐懼與不安,體現了一種文化視覺象徵的流動、折射與受容。


⊙ 《正宗哥吉拉(シン・ゴジラ)》:與福音戰士無關,開 32 年之新變
http://www.u-acg.com/archives/10731
⊙ 再論《真.哥吉拉》:什麼是真實?什麼又是虛構的對照
http://www.u-acg.com/archives/11135

Comments

comments